以生为本,注重关怀,真情温暖学生心灵
——外国语学院暑假辅导员家访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切实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所需,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外国语学院根据《关于在2014年暑假期间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的通知》,合理组织安排了此次暑假家访活动。学院学生工作人员于2014年8月初走访了济南的2个县区,2名同学家庭,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家访效果。
一、积极部署,始终坚持将家访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假期家访,积极组织辅导员认真学习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共同商议并制定本次家访计划。经过讨论,学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列为假期家访活动的重点走访对象,并将其姓名、专业、班级、学习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除走访对象以外,我们将部分学生家庭列入电话访问、顺访等假期访问形式中,及时掌握相关学生动态。
家访小组:宋加木 李兵
家访学生:霍延鑫 刘茹
家访地点:济南市历城区的两个村
二、明确目的,合理制定暑假家访活动内容
(一)家访活动目的
1、通过家访,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及学生思想动态;
2、为学校与家长双向交流提供平台,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体现并提供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3、通过个例情况的把握,为下一步学生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4、做好对学校的形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学院影响力。
(二)家访活动内容
1、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其现状成因;
2、学生综合表现的反馈;
3、学校的改革发展情况、学院的教学和培养特色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
4、悉心倾听家长和学生感受和建议;
5、为学生家庭带去基本生活用品,表示慰问;
6、电话访问部分地方偏远的困难学生;
三、被访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简述
本次家访的2名学生均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生活态度乐观进取,具体情况如下:
被访学生:霍延鑫
情况简述:该生家住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大南营村,现为我院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
该生家庭为普通农村家庭,母亲因身体原因,丧失了基本劳动力,家庭仅有的收入来自于父亲一人进行农耕,家庭经济困难。且家里有弟弟正在就读高中,家庭学费压力巨大。虽然家庭条件艰苦,但是霍延鑫学习刻苦,生活简朴,团结同学,表现优异。她没有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感到自卑,相反,她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她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
被访学生:刘茹
情况简述:该生家住济南市历城区城卧西村,为我院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
该生家住农村,家里总共有五口人。父母没有固定工作,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另外还有弟弟在上学。前几年,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对这个家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家庭收入更加微薄。但是该生性格开朗,处事大方。在学习上刻苦认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学院优秀大学生培养计划,生活上勤俭节约,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生活态度很积极。
四、被访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归纳及成因
此次家访中的2名学生均是生活在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询问,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个人学习时间难以实现合理安排
因为学生的家庭现状,她们在家时总是有很多事需要去帮忙,她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假期争取更多机会帮父母减轻个人的学费压力,她们有的会选择出去打工赚钱,有的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自然,个人学习时间往往是分散的,以至于她们会错失很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2、对未来的规划相对比较迷茫
被访学生在谈及未来规划时相对比较迷茫,她们处于直接就业和考研的两个选择中,因为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须考虑这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对于直接就业,她们又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给她们带来了直接的现实压力。
3、家庭条件的影响导致自卑心理产生
由于家庭条件比较特殊,这几名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影响到他们很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不愿向同学或辅导员交流,情愿自己闷在心理,使得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自己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
五、认真总结,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的措施
通过此次家访,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目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培养和教是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沟通、关爱和帮助。
1、积极搭建双向沟通平台,促进师生交流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普及的同时,作为学生工作人员不仅要与学生本人面对面交谈,更应拓宽渠道,通过“微”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可用QQ、飞信等形式进行交流,创造更多双向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日常的学习生活,更应该通过他们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了解他平时的表现,以便及时有效地对特困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2、以资助性发展项目为例,促进贫困生扶助形式多元化
目前,国家、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要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学校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学院应积极落实各项贫困生资助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实现对经济困难生实现另一形式的扶助,以此为例,促进形式的多样化。
3、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规划
贫困生对于个人的规划相对比较迷茫,而作为辅导员,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学业,解决学习困惑,同时,帮助他们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从而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顺利完成学业。
4、思政教育与朋辈辅导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
学院朋辈辅导室为困难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通过个体咨询,关心其生活中的困难与焦虑;通过团体朋辈辅导,拉近其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安排老师与其座谈,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
5、加强特困生的择业能力教育,促进其顺利就业
在家访中我发现家长和学生关心最多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当下的热点问题,而家庭贫困学生的就业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创业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以及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培养。
六、真情流露——家长、学生、学生工作人员部分感言
刘茹家长:我们家就刘茹这么一个孩子现在考上了大学,家里都盼着她能有大出息。上小学初中我们还能去学校向老师打听情况,但上了大学以后,和孩子沟通少了,我们在家里也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现在老师家访,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希望以后能多加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学生霍延鑫:我以前对辅导员说的话总是不上心,可是这次家访之后,感觉我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近了,老师的到来,给了我学习的无限动力,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和学院了,我保证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和老师的栽培。
在就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特别帮扶机制上,宋加木书记说:“如果一个贫困大学生毕业没有找到工作,那对已经竭尽全力的贫困生家庭造成的影响简直是灾难性的,示范效应也相当恶劣。帮助一个贫困生就业,就相当于帮助了一个家庭,甚至提振了贫困生所在的“小社会”对教育的信心,所以,作为家长,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更要相信学院,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放心。”
外国语学院团委 201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