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院2014年暑期辅导员“四访”活动总结报告
齐宪磊 王庆材、张会、李庆亮
“没想到农大的老师还能到我们家进行家访,同为做教师的,我们真的很佩服农大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致!”、“你们的老师还能在假期来访问自己的应届毕业生,同为毕业生我们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啊!”、“相信‘祥泰班’的成立将成为校企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会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这是林学院2014年暑期“四访”活动的一幕幕场景。2014年暑期,为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企业、学生、毕业生、校友的联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林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暑期“四访”活动,先后走访临沂、潍坊、济宁等地,走进部分学习、生活困难学生家庭、走进多家企业,走进新生家庭、走访了本届毕业生、走访了学院多位优秀校友,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我们受益颇丰,现将家访情况作出以下简要总结。
活动地点:山东省临沂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
一、前期准备:
学院在确定开展此次活动后,迅速召开了相关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本着体现学校学院关怀、进一步促进学院就业和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确定走访对象与访问方式。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院、学生、校友、企业实际,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优秀校友、企业以实地走访为主走访,对学习困难学生以电话访问为辅,凡是凡是本学期挂科达到2门及以上家庭,均进行电话访问。会议确定时间、交通工具、交通路线、探访形式和方法。并强调家访工作纪律,保证家访活动起到应有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学院辅导员特意走访学院本届毕业生,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送去了学院的关怀;特意走访了2014级新生,给他们送去了祝福,就新生如何顺利报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展开了交流;深入与企业就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沟通,并初步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二、被访学生与家庭,校友及走访企业情况
1.被访学生与家庭情况:刘同学,林学院2013级蚕学专业学生,山东曲阜人。经走访得知,其母常年卧病不起,一家收入来源有限,原本并不宽裕的生活显得格外拮据。该同学受家庭条件影响较大,平时生活勤俭节约,学习方面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性格乐观开朗,乐于助人,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学习之余往往是靠个人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并贴补家用,学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慰问该家庭的同时,并送去慰问金。
许同学,林学院2014级风景园林专业新生,山东济宁人,经走访得知,该生对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非常感兴趣,并通过学院建立的新生QQ群与同学们提前熟知,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三、被访学生现状及成因分析
1.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地处偏远,家庭收入较低。
根据对学院贫困生和被访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此,且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这部分贫困生家庭因收入较低或者没有收入造成他们在校期间在支付学杂费或最低生活费方面发生困难。这些贫困生家庭要么是父母年迈,丧失劳动能力,要么是父母双亡,根本无劳力,他们在经济上无依无靠,没有支付能力;学院小刘同学父亲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经济来源只靠微薄的田地收入,基本生活很难维持。
2.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
该类贫困生中,有的是家庭成员得了重大疾病,负债累累,难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有的是因意外事故造成家庭成员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经济拮据,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此次走访过程中2013级蚕学专业小刘同学便是如此,农民出身,父母年龄较大,常年卧病不起,为治疗疾病家庭有一定负债,家中还要照顾年迈老人,家庭十分贫困无力支付孩子教育费用。
3.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与家庭沟通较少,自制能力较差。
进入大学生生活,很多学生距离父母较远,缺少来自于父母的监督,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减轻了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转而将个人精力转移到学习之外的活动上,从而导致挂科现象的出现。电话访问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听到学生的成绩感到意外,在听取辅导员老师成绩通报后,对学校、学院的做法表示非常的理解和支持,表达了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多与学校沟通的意愿,通过共同督导,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4.学生个人思想认识不到位。
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自立自强意识淡薄。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过多将造成贫困的原因归咎为社会,归咎于于学校收费上,往往忽视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现状,缺少改变现状的动力,部分学生寄希望于学校减免学费,或从政府和学校那里得到高额资助,而不愿自己去努力挣得奖学金,更不愿去勤工助学,自身思想认识上就不够端正。
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信心,认为自己通报成绩会引来父母的失望,而不敢通报成绩。他们不知道通过坦诚的交流获得父母的谅解,因而自身压力很大,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而辅导员老师通过自身媒介作用,往往能促成父母与学生间的谅解,为学生安心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