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系列报道之四:养成教育提升东校区学生文化品质 |
发布时间: 2014-11-10 访问次数: 59 |
“同样的一片土地,既能长出小草,也能长出参天大树,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每一点养分。”在东校区10月底举办的“榜样的力量”报告会上,受邀参加报告会的马牧天、高宇航、刘雅欣等与新生们互动交流,分享自己考取香港大学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和推免北师大研究生的经验体会,现场气氛活跃融洽。“开学以来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今天在交流会中找到了答案。我要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四年后的自己做出无悔的选择!”报告会结束后,新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榜样的力量”报告会只是东校区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自新生入学以来,东校区紧紧围绕优良学风、高尚品行、健康心理、日常生活、人文素质等五方面的养成,依托教育引领、行为培育、辅导互助、规范管理、活动助力等载体,全面启动了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提升校区学生文化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典型教育引领,促进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养成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榜样的力量”、“学霸来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和“优良学风大讨论”四项主题活动为牵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大学生活、塑造良好个性。 文明行为培育,促进高尚品行养成。高尚品行养成以培养学生知荣明耻的意识和自律修身的行为为主要目标。开展“文明礼仪大讲堂”“晒家风晾家训”“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加强大学生文明礼貌和感恩教育,举办礼仪风采展,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加大网络服务,通过东校区微信平台建立“暖心阁”在线服务,为同学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招领服务、寻物信息发布平台,弘扬中华民族“拾金不昧,乐于助人”传统美德。 团体辅导互助,促进健康心理养成。健康心理养成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开学之初,摸排新生状况,建立健全各类学生电子档案,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安全文明自律档案、诚信档案、心理档案。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朋辈团体辅导,针对新生心理普测情况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和“心理剧大赛”,提高大一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大学适应性,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 规范管理保障,促进规范生活养成。规范生活养成以塑造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为主要目标。抓细节、勤督促,狠抓课堂教学秩序、宿舍纪律卫生、文明就餐、校园环境卫生、作息规律等方面的养成,推进“优秀自习室”“手机驿站”“叠被子大赛”“光盘行动”等养成活动。在课堂方面,坚持上下分层持续考勤,采取班委考勤,学生会督察,学院辅导员定期检查制度。早晚自习方面,实施各班自行监督、学院学生会和校区学生会双重检查。在宿舍方面,开展“宿舍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加大检查评比力度,校区、学院两级学生会每周进行不少于6次的卫生、晚归情况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公示到信息栏中,体现到学年学生素质评价中,定期通过校区电子大屏通报不良现象。 文化活动助力,促进人文素质养成。人文素质养成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主要目标。更加大胆地放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指导学生活动向精品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展学业规划座谈会、班级风采展示、优良学风建设先优表彰大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反馈。支持和鼓励校区办学学院多举办学术类、科技类文化活动,逐步推进机电达人秀、卓越工程师班、专业社团进课堂等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夯实学生专业素养。 据了解,东校区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将贯穿整个大一学年,让新同学们在浓郁的养成文化熏陶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今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学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