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学工委 学工处 教务处 团委
学校主页   学工处首页

没有梦想 何必远方

发布时间: 2016-04-08  访问次数: 201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惊喜和挑战,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悟,我要讲讲我们的故事。我的菜篮子团队成立于2015年,它的前身是队长张广杰的发展性资助项目,出于对生态时令蔬菜的热爱,和在发展性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种植和管理经验。而且市面上现在很多蔬菜产品,使用农药化肥超标,正好凭借我们的土地和技术,生产令人放心的蔬菜。张广杰就产生了将这个项目做好做大的想法,很快他提出的这个想法得到身边同学的响应和支持。

   万事开头难,团队成立之初只有不多的几名骨干成员,然而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想让大家吃上新鲜的无公害蔬菜,就要改良土壤,就需要向地里施加有机肥,没有工具,我们借三轮车,一车一车的拉肥;有机肥多是牛羊的粪肥,待腐熟的有机肥不仅沉重而且味道刺鼻,任务量很大,年轻气盛的成员们鼓足了干劲,坚持不完成任务不吃饭。那时候中午天气依旧炎热,汗流浃背,当弄完的时候大家已经累得站不起来。

    面对人员不足的困境,大家开始就拉着朋友过来帮忙,渐渐地,大家开始对这个团队产生感情,成员开始固定下来,团队的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转起来。大家的激情昂扬,朝着梦想迈进,坚定着将项目发展壮大的信念。

渐渐地,符合团队形象的“我的菜篮子”团队初具规模,具体项目有条不紊地规划运作。团队正式取名为“菜篮子”,其中蕴含着我们的希冀,让大家吃上放心菜,更希望我们的团队有一天可以成为农大人的菜篮子,能给大家提供新鲜、营养有质量保证的蔬菜。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登高必自,扬帆起航 

团队征得实验老师的支持,以农学院实训田作为我们“菜篮子”的种植基地。团队成员们面临蔬菜生产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蔬菜生长的过程,大家一起去地里拔草、间苗、浇水,时刻关注着小苗们的生长状况,根据蔬菜的长势,大家不断商量和修改接下来的计划,如哪些蔬菜可以收获,接下来应该种什么菜种以及针对季节的变化在以后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种植基地距离学校有段距离,但是大家都很积极,大家常常自主地去地里看看,主动承担繁重的体力不支。由于课业紧张,大家需要挤时间,上完课占据午睡时间除草,有时天黑了,大家还在地里忙活。虽然累,却也掩盖不住我们的幸福的笑容。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时光已经过去,我们初期播种的种子逐渐长大,生长周期较短的苔菜、油菜已经可以上市销售,销售时间至关重要,但一旦错过了最佳销售季节,蔬菜品质就会下降。

在最初推广蔬菜销售时,一个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么多的菜该怎么采摘,怎么销售,无疑是一个大问题。菜我们已经有了,梦想只实现了一半,我们的梦想如何圆满?我们的菜与普通蔬菜在市场价格上处于绝对劣势,在普通农贸市场销更不会有出路,而且短时间内也无法做到合法经营。那段时间,为了找到更好的销路,大家常聚集在菜地边劳动边探讨;五花八门的办法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产生:我们想过在家属院门口摆地摊,可是居民区不准占地经营;想过借助团委平台销售,可是影响面实在有限;想着卖到菜市场,事实证明,我们并不占优势。

怎么办?成了堵在所有人心头的疙瘩。大家苦苦思索之后,并向老师请教,最终决定采取“互联网+”模式进行销售。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有创业经历的朋友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他说:“要想把项目做大做好先就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现在根本没有人知道你们的产品,要想被别人知道,就要主动把蔬菜送给他们品尝,有舍才有得,只有被了解,才能被认可”。经过商讨,大家决定以我的菜篮子作为蔬菜品牌;决定通过“关注微信二维码,免费送绿色蔬菜”活动来推广团队,推广产品。

说干就干,我们即刻着手前期工作:买包装袋、捆扎绳,制作宣传单。一切准备完毕后,团队租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开始为期三天的扫码送菜活动。我们赶在老师回家的时候送菜,老师赶班车,我们就跑过去把菜递给他,什么也不说;有的老师不好意思收,就要给我们钱,也被我们婉言谢绝了。一车菜半小时就送完了,在这三天里,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早起去收拾菜,然后再匆匆赶回来送给老师。虽然很累,但大家感觉充实快乐。只要他们能吃到我们的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扫码送菜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们开始在我们的微信群上订购蔬菜。大家初次尝试送菜上门,没什么经验,第一次送菜就出了差错,校本部的一个老师订购了两捆油菜,那一次老师的时间比较紧张,因为我们准备不充分,送错了菜的种类,又因为不熟悉去校本区的路,延误了送达的时间。自那之后,我们开始注重大家的培训,菜的规格,绳子捆扎方式,进行统一规定。大家随时保持手机畅通,每个人的负责不同事项,团队内部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现在大家仍然记得早晨6点天刚刚亮,我们就去实训田集合的日子;也记得晚上6点下课后,打着手电筒,在田间紧张忙碌的时光。付出总有回报,顾客对蔬菜的认可和点赞让我们感到由衷的开心。

“创青春”赛事大练兵

团队运营刚刚走上正轨时,创青春创业大赛火热开展,为了扩大知名度,也为团队今后创业积累经验,我们团队六人一致决定参加创青春大赛,迎接另一个挑战。如果说让顾客吃到放心菜是我们的梦想,那么参加比赛,就是壮大我们的梦想。成功的话就可扩大团队在山农教职工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与此同时,也为了回馈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决定举办首届亲子采摘活动。当时队长正在准备考研,大家也都面临考试的压力,时间紧促,但是没有人退缩。采摘活动前期准备、专业考试的复习,各种事集中在同一时间期让我们感到沉重的压力。那一时间段内,我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凌晨入眠,创业计划书从初稿至定稿,来来回回改了很多遍,满满的六十多页纸,我们奋战了无数个寂寞的夜晚,即使这样,我们的日常蔬菜接单配送也没有停止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精心撰写的计划书、可实施的工作计划安排和前期的工作实践,团队在农学院“院士杯”创青春大赛中以院级一等奖的好成绩,被推荐到校级创新创业团队评选,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我们既意外又好像意料之中。又一次离我们的梦想近一步。

时光在恍惚间悄然流逝,容不得我们一刻的犹豫。参加比赛期间,考试临近,采摘活动举办时间也一天天逼近,长达三万多字的企划书还未定稿,队长需要专心准备考研,一个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在所有工作紧张进行之时,有一位队员宣布退出,这无疑是对大家的重重一击。又一次周日晚上7点在珍蔬园的会议,此时的“菜篮子团队”只有三个女生和两个男生,会议气氛特别沉重,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形的压力,每个人的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我们不能放松。曾经一起为梦想加油的兄弟,相信我们,会继续努力。我们明白,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其他人人也必须坚持下去。撰写计划书,实时配送蔬菜,开展采摘活动……每一件事都要落实,每个人也都在坚持,为了团队更好的未来,我们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当我们自己的创业梦想与团队的梦想结合时,就会碰出无限火花,让我们永不言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了确保所有工作顺利完成,也为了团队增添活力,大家最终决定纳入新人。在双向选择之后,15级新生闫宏园、田壮壮和14级吴松的加入团队。问及他们加入的理由,吴松同学如是说:“这里有我爱的人和我爱的土地,我想要加入这个团队,并且以合作分享的态度融入这个团队。虽然有时候手是冰凉的,但心却热着,我希望保持这一份热忱。”

    几个新人的到来为我们的菜篮子注入新的血液,我们的菜篮子又焕发新的活力。回眸成立之初的日子,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压在我们身上,我们曾想过放弃,曾想要退缩,最终,我们坚持走下来。现在,我们一路走过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参加比赛,选择了“菜篮子”,我们就要为它倾注汗水与感情。或许,我们只是默默工作的一群人,但“菜篮子”已经度过了最初的一关,有了美好的开始。未来的我们将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一切挑战,在磨砺中见证团队的不断成长。

首届菜篮子采摘活动

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的采摘活动顺利进行。活动举行当天一直下着小雨,每个人都被冻得发抖,团队成员8点集合,去地里收拾,挂宣传板,支帐篷,准备热水、鞋套,下雨天地面湿滑,我们就近取草铺路。天公不作美,雨越来越大,每个人都紧张起来,这么大的雨老师们不来怎么办?要不要提前举行?可是通知早就已经发出去了。这时不远处来了一个家庭,正是与我们约好打算提前来的那一家,他们的到来,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为了更好地迎接下午到来的家庭,我们在地里简单凑合着吃了午饭。雨未停,风在刮,我们相互取暖,相互鼓励。下午两点,采摘活动如期进行。二十多个家庭,近百人的参与,采摘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在马路上踢起了足球,别是一番风趣。那一刻,我们更加确信这一切,我们成功了。可以说,梦想的实现已经初具模样。

 采摘活动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销售市场,校报也对我们进行报道和专访,我们的团队也成为校里的明星团队。与此同时,我们参加的创青春比赛传来喜讯,这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院级一等奖让我们倍感兴奋。现在我们的计划书已由院级推送至校级参加评比。我们在期待着,期待着“我的菜篮子”创业计划再一次绽放光芒。

 回往曾经,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无数次讨论至深夜的会议,现在看来都是美好的青春时光,不可复制的珍贵拾贝。那段为了写计划书、改方案,没有午休,熬到凌晨,每天不足6个小时睡眠时间的日子,那段用坚强意志坚持着的日子,那段奔波在实验田、宿舍、教室和农场间的日子,皆因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最初梦想的坚持而绽放异彩。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

所有努力的一切都有了好的结果,一切的辛酸,一切的苦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如今的我们,为曾经的坚持和努力而感到自豪,也为我们能有如此优秀的团队成员而骄傲。

那个梦就是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所有的困难。我们在为这个梦想努力,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我们还有彼此,还有梦想。

团队从十月初成立,到十一月末,成为拥有100多位顾客的优秀创业团队,并收获一项赛事冠军。感谢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感谢那些一起吃苦的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做的也很多,有了第一届的采摘活动,还将会有第二届,第三届.......有了第一次比赛经历,我们还会参加更多的比赛。我们的“菜篮子”将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所有团队成员也将会不断努力,为我的“菜篮子”创造一个灿烂而美好的明天,这就是梦想的魅力。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学工处  联系电话:0538-8246878  
邮编:271018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设计制作:启航科技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