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访山东农业大学退伍大学生

  • 发布时间:
  • 2017-06-16
  • 浏览次数:
  • 317

    大学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满腔热血,向往军旅生活,渴望一身戎装,保家卫国,他们暂时搁置学业,投身军营,磨炼心智,考验体能,几年后重回大学学习。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校的退伍学子,来看看他们入伍的经历及返校后的故事。

  

心向军营,为梦一搏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但有人畏于艰苦望而却步,有人却迎难而上挑战自我。来自2015级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于小童曾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入伍前,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参军是她一直的梦想,然而部队是一个陌生又艰苦的环境,她不确定自己能否经受住考验。反复斟酌后,于小童还是决定为梦想拼搏一次。来到部队后,迎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体能是女生的弱项,但在部队里女生没有任何特权。”于小童经受住了考验。

  对2015级机电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王海宁来说,三个月的军训生活仍然让她记忆犹新。九月,北京依然烈日炎炎。训练三公里,集合号声一响起,她们必须在三分钟之内,将被褥打包,有秩序跑到楼下集合。路程还不到一公里时,有的战友背包开始散落,有的战友已经掉队,女兵们却都不放弃,大家相互鼓励前进,有人主动背起战友的背包。“那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大喊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在鼓劲的口号声里,自己也突然爆发出了 ‘洪荒之力’。”的确,部队是一个集体,团结才会凝聚成巨大的向心力,正是她们不抛弃、不放弃的品格,化压力为动力,才经受住了考验,顺利通过军训考核,正式成为一名军人。

  赤胆忠心,挥洒热血

2016级文法学院法学专业霍礼伟曾服役于人民解放军73021部队,他在部队属于工程兵,参军期间,部队纪律严明,训练任务艰苦,除了专业训练项目,还有负重跑五公里、拉单杠、抬圆木、负重三十公斤模拟拉练等体能训练。尽管军营生活艰苦,但霍礼伟觉得习惯了以后也没有特别的感觉。除日常训练外,令霍礼伟印象深刻的,是亲身参与抢险救灾的经历。2013年10月,浙江余姚洪水爆发导致堤坝冲毁,霍礼伟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前往灾区进行抢险救灾。一到灾区,霍礼伟和战友们就迅速投入抢险工作。在三天三夜的奋战中,霍礼伟先后搬运沙袋100余袋。构筑抗洪子堤时,他在冰冷的水中站了六七个小时。头部被钢管碰伤鲜血直流,经过简单包扎,他又继续跳进冰冷的洪水中继续战斗。霍礼伟和战友们一起,抗洪成功,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安全。

  于小童是海军。“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后勤人员必须技术精湛才能保证演习顺利完成。”在一次出海演习时,中途线路紧急告警,于小童所在机组人员立即展开排查,有条不紊地分析故障,找出错因,在半小时内解决了问题,保证演习顺利完成。

  尽管兵种不同,大学期间入伍的他们,用似火青春串起的军旅故事,有苦也有甜。霍礼伟说:“无论是摸爬滚打,还是流血流汗,既然选择了入伍,就要担当起军人的责任。”而这段军营生活,只有经历过,才会刻骨铭心。

  

重返大学,潜心求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惜别同甘共苦的战友,重新返回大学校园的他们又迎来新的学业挑战。王海宁觉得,当兵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部队的经历让她都始终保持用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业。

  2013级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秦立辉退伍入学后,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大学生活。“明确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作为学生,努力学习是职责所在。”秦立辉这样说。

  入伍期间,上级领导曾要求秦立辉为部队做一个宣传视频。毫无基础的他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从学习使用单反相机到自学剪辑、合成视频、添加字幕、配音,他仅仅用了两周时间。这种刻苦钻研、自学的能力,秦立辉从部队带到了大学里。上课他从来都是坐在第一排,不懂的问题下课第一时间解决。大一下学期,他还给自己额外加了三门课程。大学期间,秦立辉每天都重复着三点一线“苦行僧”般的生活,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也正是因为这种好学的态度和始终如一的坚持,让他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学金,现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研至浙江大学。“越努力,越幸运”,人们常常用这句话自勉。对退伍大学生来说,是军营磨炼出他们顽强的品格,他们以自身的努力诠释了拼搏的意义。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两年的军营生活是一份难得的经历。在征兵咨询现场,学工处隗元峰老师说道:“希望大学生能积极参军入伍,接受部队的磨炼,不要抱着过于功利化的心态。入伍是一个难得的自我锻炼的机会,不仅对国家尽一份义务,也让人受益匪浅。”趁年轻,趁心中有梦,让我们参军去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学工处  联系电话:0538-8246878  
邮编:271018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设计制作:启航科技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