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速递


装点行囊·毕业季主题教育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 2016-06-25  访问次数: 87

再见了 相互嫌弃的老同学

再见了 来不及说出的谢谢

再见了 不会再有的留堂作业

再见了 我留给你毕业册的最后一页

    ……

    连日来,《不说再见》的旋律奏响南北校区,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约而至,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记忆。在绚丽多彩的毕业晚会上,在畅所欲言的座谈会上,在学院的“最后一堂党课”上,在隆重庄严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在毕业季“青春万岁”的校园网络视频中,毕业生们表达着对母校美好的祝愿,诉说着岱下求学的点滴过往,“不说再见”的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一行行离别的泪水模糊了眼眶。然而,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7534名2016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背起行囊,带着全校师生的美好祝福和深情嘱托,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事关学生家庭幸福和毕业生个人成长成才,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把就业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对做好2016年毕业季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急毕业生之所急,想毕业生之所想,解毕业生之所难,用情谊、收获和梦想为广大毕业生装点出征的行囊,把他们送向祖国建设的四面八方。

把师生的情谊装入行囊

    “既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做到每一个都要好。”入学以来的情谊将师生彼此联系,带着真情为每一名毕业生服好务,让每一名毕业生都有一个好前程是学校老师们共同的信念。6月16日是园艺学院毕业生杨洪难忘的一天,副校长朱莉和学工处、园艺学院负责同志一起到南校区校医院看望慰问了中断治疗回校参加毕业答辩的他,并把校内外爱心人士捐赠的72636元爱心现金亲自交到他和他父亲手里。朱莉关切地询问杨洪的治疗情况,称赞他坚强乐观,祝愿他早日康复。得知杨洪去年已签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朱莉鼓励杨洪安心养病,早日走向社会,发挥自己的能量。2016年3月,杨洪被诊断为恶性非霍金淋巴瘤,目前正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心关切,给杨洪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同样的不幸也降临到了水土学院毕业生刘德鑫身上,就在5月初,他被确诊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小球肾炎,必须要住院接受治疗。学院了解这一情况后,发动师生自愿募捐,并在校内外推送他的相关病情,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纷纷献上一份爱心。目前,刘德鑫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回到家中等待肾源,接受进一步治疗。学校领导师生也将持续关注他的病情,直到刘德鑫顺利康复,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

    “毕业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自6月1日起,全体学生工作人员进驻学生公寓夜间值班,与毕业生沟通交流,畅谈未来、了解需求、解决问题。学校领导车先礼、朱莉来了,学院院长、书记来了,相关部门负责老师也来了,师生之间零距离面对面,老师们的服务直接进宿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园艺学院院长郝玉金在出国访问前夜还来到毕业生中间,与他们一一握手话别,“离校的那天不能送你们了,跟你们道个别,祝你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老师,我的这个政审表应该怎么填”“老师,能给我接下来的事业单位面试提些意见吗?”“老师,看我们给你设计的卡通形象怎么样?像不像?”毕业生与辅导员老师们的交流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道别,“明天这个时候我还过来,早点休息吧。”

    毕业季的温度就像这炎炎的夏日,持续攀升。6月17日下午,南校区北操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由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组建的“学工篮球队”与各学院毕业生代表组成的“毕业生联队”展开了激烈交锋,整场比赛双方互有攻守,你来我往,胶着的比分伴随着尽情挥洒的汗水,将师生情谊显现得酣畅淋漓。中场休息时,师生围坐在球场边亲切交流,植保学院2012级毕业生田儒说:“过去四年,我们在这片球场张扬青春,有过无数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也在这里和老师赛出情谊,给我们在农大的最后时刻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我们将把这份情谊和赛场上的那股拼搏劲儿装入行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把四年的收获装入行囊

    全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全省优秀共青团员、保送浙江大学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研究生笔试面试第一名、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在学校举行的毕业生思想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们如数家珍,向在座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一一汇报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收获和感悟。会上还有一个小插曲,来自经管学院的郇骁同学给工作人员传了一张纸条,希望能提前发言,主持人王振林副校长欣然同意。原来就在座谈会召开前,郇骁临时接到通知,国家公务员招考单位的政审人员已经来到学校,需要他尽快去参加政审,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预祝他如愿以偿。如今,郇骁已经录取为湖北省襄阳市国家税务局公务员,实现了自己成为人民勤务员的夙愿,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

    “祝贺母校在百十华诞来临之际位列全国百强、全省第三,更进一步”,“不能等到母校的110岁生日了,提前祝愿母校生日快乐”,毕业生们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变化。“北校区学实楼、科技创新大楼、塑胶大操场篮球场和南校区品慧楼学生公寓相继投入使用”,2012年9月入学的他们一直把这些挂在嘴边儿,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学校新建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带来的便利”。“为南校区报告厅加装LED屏幕”“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名校夏令营的报名信息”“给南校区室外多增加桌椅,便于同学们学习使用”“建议再细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多增加南校区的少数民族就餐窗口”,等等,毕业生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教学管理、后勤服务、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母校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言辞间始终洋溢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会场的阵阵掌声褒奖了毕业生们的累累收获,自信和坚毅写满了他们幸福的面庞。

    在经管学院的毕业生欢送晚会上,楚文增、李金斗等两名服务西部志愿者从院长陈盛伟手中接过学院为他们准备的行李箱,他们与院长交流的目光坚定而执着,因为他们知道这只“行囊”装满了自己四年的收获和全院师生的祝福,“你们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院长的寄语铿锵有力。装满收获和祝福的行囊必将拥有诗和远方,截至毕业生派遣,全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1.1%,有66个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16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圆满实现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了学校和谐稳定。

把青春的梦想装入行囊

    昨天,我们因为共同的梦想相聚;今天,我们为了青春的梦想远航。毕业季里,资环学院的毕业生集体上了“大学里的最后一堂思修课”,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冯国营作为课堂主讲人为毕业生授课。课堂上,冯国营从自身例子讲起,同大家分享自己大学时期的难忘经历,提醒同学们珍惜当下、珍惜光阴,用行动将远大的梦想变为现实,他借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卢新宁的一段话激励毕业生们志在远方、心系祖国:“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最后一堂思修课虽然上完了,但毕业生们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他们要带着老师的嘱托,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学校开展的“我的毕业感言”活动中,考取西藏国家公务员的园艺专业毕业生孙飞这样描述自己的梦想:“我要去西藏了,这是我的就业抉择。西藏,世界的屋脊,冰雪的世界,一个充满神圣的地方。我不是伟人,也不渴求能做出惊天伟业之举,我只希望我的一生可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做一件不让此生后悔的事。”

    无论是“拥有光明,不再黑暗”还是“一生可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2016届的毕业生们都把“心中的阳光,青春的梦想”装入了行囊,用行动去追逐光明,用脚步去丈量梦想,正如毕业生代表王欢、管芮、都金鑫、田雪源在学校毕业典礼上朗诵的毕业颂歌《母校情,农大梦》中所承诺的那样,“放心吧,我的农大!放心吧,我的老师同学!因为爱,因为您的重托,我们不会辜负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的岁月!”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沐浴着“登高必自”校训成长起来的2016届毕业生虽然已经离开了哺育他们的校园,但他们临行前种下的水杉还会在岱下茁壮成长,更多“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种子将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继续书写着百十山农的辉煌篇章。